top of page
Lois Hong

创业道路上越早知道越好的几个致命错误


前阵子我的一个老师让我给她发一些我学生年代的照片,于是翻了翻电脑,眼看自己从不到二十,变成了不到三十,都是血泪史。

想一想这么多年创业的路也走了不少,拿过接近八位数的融资,经历过团队解散,项目失败,不能说创造过多少价值,但或多或少可以分享些故事给大家。于是考虑之后在这个公众号开设一个专栏,讲述创业路上的心得。


今天这一篇说一说二十岁创业初期犯下的几个致命错误。


致命误区一:项目成功源于创始团队初期的创业点子


我常常听人们说,“现在创业和十几年前比起来不容易了,很多创业点子都被人做起来了”,“我当时也想有类似的点子,但被别人拿去了”,“现在要有一个很好的创业点子真是太难了”。


Facebook是如何诞生的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创业点子是怎样出来的。他们觉得成功人士开始一个商业项目,开始创建一个公司,或者开始做任何事情,都起源于想出一个好的点子。例如Mark Zuckerberg说他在宿舍里想出了Facebook,马云在做着翻译时想出了阿里巴巴,Brian Chesky在出差时想出了Airbnb,Jeff Bezos在开车横跨美国时想出了Amazon。

Airbnb是如何诞生的
Amazon是如何诞生的

看起来是创始人们瞬间的脑洞大开不是么。于是我大学那会儿每天都在绞尽脑想点子,和伙伴们讨论,然后尝试寻找好的商机突破点,尝试创业,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创业点子的诞生完全不是像企业家们说的那么简单,如果你们往下看完完整的图示,就会发现,所有成功的创始人在点子“迸发”之前都已经做了大量的隐形积累,绝无例外。

Facebook是如何诞生的(完整版)

(亚马逊的发展史图示太长,这里就不放出来占流量了。英文不做翻译,想深入学习的总会找到渠道。)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创业点子不过是机遇撞上了你的努力,风来了你刚好在那儿。

后来我学习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重要,事实证明至今我仍然认为思维方式是创业中最重要的四条之一(其他三条之后的文章里会写)。

换个角度思考,与其寻找点子,更需要寻找的是问题。你需要完全敞开自己,去问身边的人,你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问他们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是什么,问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常常把自己搞的焦头烂额,即我们后来常常听到的一个词——“痛点”。当你找到了大部分人面临的问题时,即找到他们的痛点时,解决这个痛点的方法就是你最好的创业点子。因为如果你想出了一个看似很好的点子,而这个点子并没有存在于解决任何痛点之上,那么没有人真正需要你这个点子。

很多人往往卡在这里的原因是,他们不够“打开自己”,不能够突破自己心理那道防线与陌生人对话。于是他们很容易过早的找到所谓的假痛点,因为他们并没有与绝大多数人进行沟通,便造成了少部分人代表大部分市场的局面。


我大学时候曾经尝试做订制T恤,在T恤上印各种调侃搞笑的文字,然后放在网上卖,当时市面上做订制T恤的还没有很多,我觉得这个点子酷毙了,我将它们设计好后拿给身边的朋友问他们觉得怎么样,他们也都说“Yup this is cool man(这酷毙了)”,但当我真正做了一个网站开始销售这些T恤的时候,才发现买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们只是说“哇酷毙了,恩...但我可能暂时不会买”。于是我才知道,在商场上要想存活,你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看起来酷的创业点子,人们不会为“酷”买单,人们需要的是你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倘若你有一个看似很好的点子,你要看看它是否存在于解决痛点之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以前有多傻逼的过程。


在创业道路上,很大的一个转折点发生在我开始寻找问题,而非寻找创业点子。


后来回国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在国内生活的老外,我会问他们每个人初到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他们都说是很难融入本地城市的生活,不知道去哪里社交,不知道本地人都用什么网站、去哪里买东西,本地人常用的网站用起来也几乎看不懂(当年的大众点评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页面)。于是我开始刻意的去学习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在这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共同建立了一个专门为这座城市的外国人提供生活资讯的平台网站(现在看来就是低配版的英文大众点评)。然后这个网站真的就被很多洋人用起来了。那是我创业多次做了很多不同的网站后,第一次做出了一个被人们需要的成功案例。

致命误区二:寻找痛点时主观提问 “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产品,你会去用吗?”


当你已经有了一个主观预测的时候,你实际上不是在做市场调研,即使你找到了痛点,也将会是不痛不痒。

例如一些创业者本身已经认为seo引擎优化很重要,于是他们会主观的向潜在客户提出类似“你们公司需要seo吗”,或是“我们发现你们公司在google排名很后,你们是不是在引擎优化上需要一些帮助”这样的问题,接下去的一系列深入对话都是潜意识的在引导客户,直到对方回答“恩的确,我们是需要seo”,但当你真正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提出收费时,他们十有八九会拒绝,因为这个痛点不够痛,是你单方面觉得他痛到要死了。

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当你在做任何市场调研之前,如果已经有了主观预测,那么你的潜意识会自动引导你实现你想要的答案。


反思自己之前尝试在德国做的一个二手交易网站,我当时主观的认为德国人肯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处理二手物品(灵感来自于新西兰的成功案例TradeMe),于是我在做前期调研的时候潜意识里一直在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答案——无非是得到更多人说“恩我们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平台”,然后当我看着满载而归的调研成果时,会欣慰的认为“怎么样,我就知道德国人也都需要这样的平台”。但最终当我把网站做出来开始运营时,才发现根本没有很多人真正会去用它。

所以,在寻找痛点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排除一切关于“人们需要什么”的主观预测,跳出一切你之前的主观认知,完全做到对眼前的人、他的领域、他可能需要什么,一无所知,真正做到让人们自己主动说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致命误区三: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需要创造出一个产品然后告诉他们“你需要它”,案例如Facebook,阿里巴巴,微信,Airbnb,Uber等等


首先分享一下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一个小故事,在创建微信之前,张小龙逼自己做的几件事:一是每个月1000次与网友互动,从互动中找需求点,二是每个月100篇文章深读,平均每天3篇,三是每个月有10个达人访谈,所谓达人即在某个领域深度精通的人。因为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你就很难跨出一个边界。

现在你还觉得微信是张小龙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告诉人们”你需要它“的偶然吗。


简短的说,你可以创造出人们都不知道自己会需要的产品,但前提是它一定是顺应当下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即人们潜意识里的某种需求。如果把创业比作冲浪,市场趋势就是浪,你不可能凭空造浪,你只能赶上一个浪然后顺势而上,如果你与市场相抗,那么再见祝你好运。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发现大多数时候人们是不知道的),但他们的潜意识里是知道的,他们一定知道自己哪里不爽,哪里面临问题,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你绝对不要去问人们需要什么,因为他们回答不出来,即便回答出来了,十有八九都不太对,你要问的是他们面临怎样的问题。

上述几个公司对应解决了人们当时的哪些潜意识需求,留给手机前的你自己思考。


致命误区四:时机成熟再开始动手


没有人不摔跤就学会走路的。你只有通过不断的犯错才会真正找到那条对的路。有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根本想不到那个宏伟蓝图,马云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阿里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你只有开始着手,开始尝试去解决问题,毕竟创业最终就是解决人们的问题。

所以我永远相信一句话,Just Do It(Nike并没有给我软文费)。

再牛逼的想法,如果不动手做,终究只是想法,再牛逼的认知,不着手实践,终究是别人的故事。

文章最后,如果一定要问:究竟有没有所谓好的创业点子和不好的创业点子?

我认为最好的创业点子会是,能够解决大部分人们面临的一个痛点问题,并且还没有被很多人发现,痛点越痛,拥有这个痛点的人群越多,你创业初期的成功机率越高。


bottom of page